男频小说网 > 历史军事 > 回到明末去当兵 > 第389章 拔取海城 4000字章节

第389章 拔取海城 4000字章节(2 / 2)

耿仲明哭丧着个脸,想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,但是现在败仗已经吃了,海城也已经丢了,丑媳妇不能怕见公婆,回去向主子请罪吧,生死存亡杀刮存留,听天由命吧。

耿忠明打定了主意,休息了大约半个时辰,带着这1000多残兵败将继续赶路,当然是回大清的京师盛京去了……

天亮之后,明军彻底占领了海城。

这一场夜袭,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,便闪电般的战斗便拿下了海城,这一战共歼灭清军5000余众,所得的刀枪马匹粮饷等战利品无算。

贺人龙指挥着手下兵马和朝国的军队,清扫战场,扑灭残火,抢救伤员,修复受损的城墙,盘点清理战利品,等等处理这些战后事宜。

有一支明军将士进入海城帅府,也就是清军的主将耿忠明在这里住的地方,打扫清理,收拾好之后,准备迎接他们的监国大人林毅入城。

这一天的上午巳时刚过,城内城外的死尸和断壁残垣基本上清理干净,海城基本上又恢复了战前的模样。

城头上高高飘扬的是明军的大旗,一队队披坚执锐的明军将士来来往往的忙碌着,站岗警戒的,巡逻的,接管城防的,运输战利品的,迎接林毅等人入城的,各司其职,各负其责。

临近午时一切齐备,南城门大开。迎接的兵将城内城外排出多长,有明军将士,还有朝国的兵将。

全副武装的林毅骑着马,带着小颖、哲哲和苏沫儿,然后随行护驾还有张华等卫队营的兵将和女营将士,后面是数万未参战的明军,拔营起寨,带着刀枪马匹,军需粮饷器械辎重等等,浩浩荡荡进城了。

一个时辰之后,城外的20多万明军全部移师城中。

林毅坐镇海城,留下了他的卫队营、女营,外加其他营的一共2万兵马驻守海城,这也是林毅护驾的队伍。

其他的20余万大军,有军师宋献策统领,包括盟军朝国的军队,在城中休整了一天兵马,准确的说是半天,也就是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,第2天辰时明军用过战饭,浩浩荡荡开出了海城,出了北城门杀奔大清的京师盛京而来。

海城离盛京只有200多里,这样的距离对于20多万兵马来说根本算不上个路程,因此没两天便兵临城下了。

现在盛京基本上是乱作一团,人心惶惶,这些清朝治下的老百姓不知所终。那些当官的和当兵的更是惶惶不可终日。最闹心的就是那些大清的高层,包括那些大汉奸们。

因为明军发动突然袭击,一夜之间拿下了海城,等于把大清京师的南大门给摘去了,不日必将兵临城下,明军打到首都了,这些大清的文武臣民,上至君王,下至黎民百姓,焉何不惊?

就像是当年,皇太极等人带着满清的鞑子越过长城,袭扰大明的京畿重地一样。

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现在是如坐针毡,耿忠明丢了海城,带着残兵败将突然败回令他们措手不及,现在也顾不得治他们的罪了,让他带1000多残兵败将,赶紧加入守城的序列。

因为现在城中的清军太少了,算上这1000多残兵败将,守城的清军,包括八旗和绿营,连汉奸也算上才2万多人。

明朝军队突然发动袭击,连夜端了海城,肯定会马不停蹄剑指他们的京师,这是显而易见的,如果真要那样2万多人马,如何对抗20多万明军?

援兵也该到了,怎么还没有消息?

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急得团团转,要实在不行赶紧弃了京师而逃吧,还会赫图阿拉城。在这里耽搁下去,20多万明军杀过来,把城围住,到那个时候再想走就难了。

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接到报告:来自漠北蒙古和科尔沁部的1万援兵到了,离这里已经不足50里了。

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喜出望外,这可真是及时雨啊,说曹操曹操到。多尔衮立即传令,命令他们不必进城,就在城外扎营,准备迎击随后而来的明军,一定要把他们打退。

负责传令的兵将,答应一声飞马而去……

我20多万明军刚刚开到盛京的边上,城头已经在望了,宋献策刚要传令把大清上京团团包围的时候,突然接到报告,东北方向来了一支大清的勤王之师,兵马不多,在1万上下。

一向行事谨慎的宋献策,便命令队伍临时停下,找合适的地点安营下寨,此时他们离盛京还有10多里地。

这时贺人龙,郝摇旗,甘宝和姜兴元等等众将,纷纷来找宋献策。

“才区区1万人马,何足惧哉?末将不才,愿带本部人马杀他们个人仰马翻,军师只管进兵!”

“是啊军师,这点兵马在我们20万大军面前,岂不是螳臂当车,末将愿意出战,杀退这支满清鞑子,如若不胜提头来见!”……

宋献策冲他们摆了摆手:“各位大统领,知彼知彼方能百战不殆,千万不可轻敌,待本军师派人查清探明所来军队的底细再做打算。暂时安营下寨,队伍停止前进,不得擅自出战,违令者斩!”

宋献策把小黑脸一虎,这几个刺头谁也不敢说话了。因为现在宋献策代林毅掌管三军,他的话就相当于林毅的命令,谁也不敢不听。

只好唯唯诺诺,按令而行。不过他们心里不服,暗骂宋献策是胆小如鼠。

明军的营寨刚扎下,宋献策派出的兵将回来了,说清军|来的这只勤王之旅,全部是骑兵,而且有一多半是骆驼兵,也就是说这些鞑子骑的不是马还是骆驼,而且他们携带有重武器,这种重武器说是红衣大炮,不是红衣大炮,说不是红衣大炮,又酷似红衣大炮,都在骆驼背上驮着。

宋献策一听就是一愣,骆驼上架红衣大炮?还从未见过如此装备的军队,不用问,特殊的装备必有特殊的战力,心里说这几个楞头青,本军师多亏没有听他们的,看来这1万人马来者不善呢!

宋献策想到这里,一面聚将商议对敌的事,一面立即派人禀陈海城的林毅得知。

最新小说: 寒门枭士 极品风流假太监 唐朝小官人 抗日之谍海大英雄 苏联英雄 大明武夫 执宰大明 杀破唐 决战朝鲜 养老计划从三国扩到诸天